我们在新加坡新搬的小区,看起来孩子不少。出出进进,常常听到很多小孩嘻嘻哈哈的打闹声。我和小陈心里都盘算着:小孩应该很容易交上朋友吧?
在新小区住了一星期,跟楼里几个邻居打过照面,但没有交到任何朋友。
最后一晚,去旧小区房子里交接,顺便去邻居家吃一顿饭。邻居很热情,听说我想吃蔬菜,立刻大手一挥,让家里阿姨炒了三个青菜出来。掐指一算,我在四户邻居家里都吃过饭,小孔家吃得最多,因为她没事就爱找我过去吃饭。
小孔常说,哎呀,没事,顺手炒个菜,多方便啊。她还问我:你说我做的青椒炒肉是不是比某餐厅的好多了?我大力点头,那是自然。她有个本事,每次去饭馆吃到什么好吃的,回来能一比一复刻。每个邻居都有点拿手的绝活,不过直到最后,他们也没提过,要到我家来吃顿饭。
这些好邻居,都是靠妹交上的。一年多前,妹有次路过楼下时,跟我们说,想和那些小孩一起玩。后来终于越玩越熟,活动不仅仅限于遛娃,邻居们还会约着趁娃不在,出去吃饭,徒步,逛街。
展开剩余73%不久前我忽然意识到,小孩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,是最容易交朋友的,这也是家长最能交上朋友的时候。七年前艾文读幼儿园时,我们一群家长也经常一起玩,一起出门旅游。到现在,小孩早就不读同一间学校,但大人之间还时不时互通有无。
现在,艾文已经不怎么能让我交家长朋友了。他去观鸟的时候,交的朋友都是成年人。我跟在后面,有点讪讪的,只能查户口一样问问对方,结婚了吗?有小孩吗?他还招待过一个玩虫的朋友来家里玩,进屋一看,这朋友跟我一般大,也不知道说啥好。
还好,妹的社交能力一流,她经常跟小朋友约一起玩。小朋友互相定好时间,大人就像工具人一样,被她们安排着加个微信,约个地方。家长之间通常能聊的话题非常多,多到涵盖人间万象。
所以,当小孩不在身边,我又在家时,常常会想,没有孩子,成年人怎么交朋友?好像很难开这个口……
当然,我有挺多朋友的。
绝大多数,都是结婚生子前的旧友。比如那个请我去家里吃香椿面的朋友,还有三十多度约我去爬山的朋友,还有每年约着吃个饭的朋友。认识十几年了,有一搭没一搭联系着。我特别喜欢看到她们脸上惊讶的表情。什么?!你结婚了?!什么?!你生小孩了?!什么?!你又生小孩了?!……
还好这些朋友不嫌弃我,虽然有时候一两年才联系一次,虽然要听我唠叨好些家长里短的破事,但有空的时候,还是会聊聊电影,小说,艺术。关键她们跟我的日常生活并不产生交集,我在十五年前,去朋友家住过一回。十五年后,又去同个朋友家住了一回。另一个朋友呢,她总记得有一次来我家住,说:你们郊区晚上真是太安静了。
我还有一些朋友,是出去参加活动认识的,大家一起玩一起吃饭,很容易交个朋友,要是在一起喝个酒,三杯过后,可以熟到交代所有家底,开口不会再是,你好,我是xx人。而是换成,我上个月刚离婚。可是下一次什么时候见面,谁都不知道。虽然分开时都会讲,下次去北京找你玩,下次到上海约你吃饭……
兜兜转转,基本90%都没有重逢的机缘。
但凡有一个反复说着见面,但又不知底细的,情不自禁有点害怕。因为很怕这人说着说着,提出一个赚钱的项目,问你有没有兴趣。又害怕会有什么别的不请之请,怪尴尬的。有一次我跟人吃饭,席间提到某某,我说我倒是有这人微信,但从没说过话。
对方立刻说:那能推给我吗?正好我有事找他。
你说我何必多这一嘴?我一个社恐,五秒内已经想象到他诈骗了他,他勃然大怒找不到他,他再回头找我算账的事。
有个朋友告诉我,她有一天无聊,决定扩大下社交圈,跟人一起吃了个饭。那人就像问她饮料要不要加冰一样,很自然地问她:有没有两万块借来周转一下。
社交令人恐惧,还是聊聊孩子吃多少拉多少喜欢蚂蚁还是昆虫,更令人放心。
我的新书《生女有所归》已上线
成为母亲,曾经是一个必选项,现在成为一个选择题。
本书采取双女主模式,两个性格迥异、关系亲密的年轻知识女性,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生活,面对生孩子这件事上,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。
毛利,作家,电视剧《小夫妻》原著作者,2023年微博年度突破作家,代表作《生女有所归》《全职爸爸》《结婚练习生》等(点击作品名即可阅读)。
发布于:江苏省配资平台是正规的吗,股票配资链接,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