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1年5月,86岁的黄文欢因病在北京去世。几天后,他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,送花圈的人不仅有中共领导人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,还有许多来自各界的朋友,包括当时在北京的国际友人。他的逝世得到了广泛的悼念,邓小平、陈云、李先念、王光美等同志也送上了花圈。在追悼会结束后,黄文欢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。墓地四周围绕着大理石围栏,墓前的台阶下各有一对石狮守卫,墓碑高大庄严,上面刻着黄文欢的遗像和生卒年月。柏树参天,荫蔽着墓地,仿佛诉说着他一生的坚定与沉默,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庄严肃穆,正如他生前给世人留下的印象。
中国媒体评价他时,称黄文欢是“中国人尊敬的老朋友”,一生怀着对中国人民深厚的情感,为中越两国的友谊和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。同时,他也被誉为一位名副其实的“中国通”。黄文欢不仅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,还用中文写下过许多诗歌和对联。黄文欢,这位越南革命家,晚年定居中国,成了许多中国人熟悉的面孔。他的一生充满传奇,最为外界所熟知的是他被评价为“叛逃”至中国的最高级外国领导人。那么,黄文欢为何告别故乡,远赴中国安享晚年呢?这一切要从他的个人经历谈起。
展开剩余81%黄文欢19岁便加入了反法革命斗争,21岁时,他在革命团体的帮助下离开故土,前往中国广州,成为胡志明领导下的越南革命青年训练班的一员。在这里,他勤奋学习,奠定了日后参与革命的基础。学业完成后,黄文欢返回越南,继续投入到革命活动中。不久,他在革命组织中渐露头角,并与胡志明等人共同成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。1935年,黄文欢年近三十时再次来到中国,他化名李光华,途经南京、武汉等地,在云南成立了越侨基层组织,带领印度支那共产党开展海外革命工作。然而,四年后,越共领导人黎鸿峰意外去世,给越南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幸好,黄文欢及时出手,与武英等人共同恢复了与胡志明的联系,并成功邀请胡志明回越南,挽救了越共组织。
黄文欢的这段历史,不仅与中国紧密相关,还与越南的革命事业息息相关。无论是参与北山起义,还是建立越南人民军的前身“越南救国军中队”,黄文欢的革命生涯与中国的支持密不可分。他不仅亲近中国,还将中国视为挚友。1945年,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,黄文欢成为越南的首任国防部副部长,并积极促进中越两国的外交工作。同年,他被任命为越南驻中国大使,来到中国并在这里住了七年。在这期间,黄文欢通过周总理的同意,化名“老蔡”,以华侨身份加入了中国第一批驻外大使培训班,学习外交事务。同时,中国政府为他提供了专门的住处,并安排了越南大使馆在史家胡同,这一切的背后,都显示出中国对他的极高重视。
然而,随着胡志明的去世,黄文欢却在越南当局的迫害下遭遇了命运的转折。黎笋集团逐渐抹杀了他在越南革命中的贡献,并将他从核心领导层中排挤出去。黄文欢失去了权力,只剩下虚名,成为了越南国会副主席。在越南国内的政治斗争中,黄文欢彻底沦为失败者,最终,在中越自卫反击战后,他带着愤懑和无奈,选择远赴北京寻求庇护。
1979年夏,黄文欢因持续高烧住进了河内军医院。医生诊断他可能患了肺结核,而非癌症。然而,他自己早有预感,认为自己可能得了癌症。面对这一局面,黄文欢决定逃离越南,在前往东德的途中,他在巴基斯坦转机时趁机脱身,前往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寻求庇护。在那里,他巧妙地借助了语言障碍,成功引起了领事馆工作人员的注意。最终,中国方面通过外交渠道接应了黄文欢,并将他带到了北京。
黄文欢来到北京后,依然保持了革命者的坚定立场。他在中国不仅接受了医治,还继续投入到革命事业中。1980年,黄文欢在记者会上揭露了黎笋篡改胡志明遗嘱的事件,直言不讳地指责黎笋及其集团的“错误路线”,为此他甚至遭遇了越南当局的“缺席审判”,并被判定为“叛国罪”,判处死刑。但黄文欢从未因此而动摇自己的信仰和立场,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革命理想。
经过治疗,黄文欢的健康状况逐渐好转。他主动接受了手术,并在中国医生的帮助下,成功战胜了病魔。与此同时,黄文欢继续写作,发表回忆录和诗集,记录他与中国的深厚情谊。数年后,随着中越关系的逐步恢复,越南方面的态度也有所缓解。虽然越南并未撤销对黄文欢的判决,但他与越南的关系逐渐松动,甚至允许他的亲属前来中国与他团聚。
1991年,黄文欢因病再次住院治疗,不久后因重要脏器衰竭而去世。中共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,并为他举行了追悼会,送别了这位一生为革命事业奋斗的老前辈。他的墓碑上写着“越南老一辈革命家,中国人民尊敬的老前辈”,以此来表达中国人民对黄文欢的深切敬意。
黄文欢的传奇一生,既是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交织的历史,也是中越两国间深厚友谊的象征。他的一生,充满了曲折与挑战,但也展现了革命者的不屈精神。他为革命事业的奉献,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平台是正规的吗,股票配资链接,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