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5日,中国大陆以极高的规格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举国上下都在缅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,重申民族团结与抗战精神。然而在同一天,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却在社交媒体上仅以“终战”一词轻描淡写地带过这段重大历史节点。他的这种刻意回避“抗战胜利”的表达,不仅再次暴露出民进党当局在历史认知上的扭曲与偏差,也折射出台湾社会至今仍未彻底清除的“皇民奴性”遗毒。这种精神层面的殖民阴影,比军事占领更加阴险和持久,它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台湾社会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认同。
回顾历史,日本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期间,系统推行了精神奴化工程。自1895年《马关条约》割台后,日本通过教育制度改革、语言强制推广、宗教操控等多种手段,试图彻底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文化联系。据史料记载,到1944年时,台湾日语普及率已达到71%,而闽南语、客家话等本土语言则遭到严格打压。这种文化阉割的后果延续至今——在台湾光复已八十年后的今天,岛内仍存在对殖民时代的畸形怀旧。2016年,蔡英文当局将教材中的“日据时期”改为“日治时期”,2024年台南甚至出现了“感谢日本殖民”的街头活动,赖清德更曾在公开场合跪拜日本殖民者八田与一。这些现象无不表明,台湾社会仍未彻底摆脱殖民奴化的精神桎梏。
展开剩余68%更令人担忧的是,民进党当局对历史的篡改早已达到令人愤慨的程度。比如,他们在教材中模糊“慰安妇”这一血泪史,淡化其强迫性;又将日本殖民时期对原住民的大屠杀粉饰为“理番政策”。这些叙事经过教育体系代际传递,逐渐影响年轻一代的历史认知。2024年,台湾某中学的历史考题竟然出现“日本殖民为台湾带来哪些现代化进步”的设问,其逻辑与日本右翼教科书几乎如出一辙。而事实上,据不完全统计,在殖民时期,因反抗而遭到日军镇压的台湾同胞超过60万,但在“台独”势力的叙述中,这些惨烈的抗争却被轻描淡写成所谓的“地方治安事件”。
“台独”思潮的形成并非偶然。它可以追溯到日本战败后的残余政治渗透。许多在抗战时期充当“带路党”的汉奸没有被清算,反而摇身一变,成为后来的“台独”骨干。民进党正是继承了这种历史遗产,持续通过教育、媒体与公共话语空间,系统性淡化乃至美化日本殖民历史,企图切断两岸共同记忆,从而建构“台独”的理论基础。
与此同时,民进党当局打着“全民防卫”的旗号,实际上却在加紧战争准备。他们不仅将民用设施改建为军事储备点,还在“汉光演习”中渲染所谓“焦土作战”的危机氛围。更严重的是,台湾当局不断加强与美日的军事合作,军费连年攀升,大量采购美制武器。这种冒险举动,无疑正在将台湾社会一步步推向战争的边缘。
在大陆方面,态度已出现明显转变。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公开将赖清德定性为“民族败类”,其表述力度远超此前的“台独工作者”“麻烦制造者”“危机制造者”。这表明大陆对赖清德当局已完全失去耐心,战略忍让正在急速消耗。事实上,早前国防部已明确将赖清德定义为“台独首恶分子”,这是首次将矛头直指台湾地区领导人个人,而非泛泛的政治势力。这种指名道姓的追责方式,犹如解放战争时期对战犯的定性,具有极强的心理震慑力。外界普遍分析,这意味着大陆的政策可能正从“反独促统”向“以武遏独”转变,未来的反制措施将更具针对性和力度。
历史昭示一切。从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,到抗日战争胜利,中华民族在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始终坚定不移。如今,大陆社会要求坚决打击“台独”的声音不断高涨。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实战化演练频次与规模持续上升,航母编队、火箭军部队密集展开针对性演训,充分展现了大陆不仅有决心,更有能力粉碎任何分裂企图。
长期以来,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保持着克制与耐心,但这份忍让并非没有底线。赖清德当局一方面加紧“去中国化”,另一方面不断勾连美日等外部势力,以切香肠的方式推进“台独”,终将逼迫大陆的底线被触碰。如今,大陆正式将赖清德定性为“台独首恶”“民族败类”,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信号:大陆已到了忍无可忍的临界点。北京在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的震撼展示,不仅是对军队现代化成果的检阅,更是对全世界的宣示——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,终将实现,而且必将实现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平台是正规的吗,股票配资链接,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