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疾病或意外让呼吸变得困难,重症呼吸支持就像一道“坚固防线”,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。从简单的吸氧到复杂的机械通气,这些技术如何运作?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哪些关键信息?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揭开重症呼吸支持的“神秘面纱”。
一、呼吸支持:生命的“氧气通道”
呼吸是人体最基础的生命活动,但当肺部受损、呼吸肌无力或气道阻塞时,呼吸支持技术便成为维持生命的关键。这些技术并非“一刀切”,而是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状态,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1. 氧疗:最基础的“呼吸救星”
当血液中氧气不足(低氧血症)时,氧疗是最直接的干预手段。它通过鼻导管、面罩或氧气帐篷等设备,将纯氧或富氧空气送入肺部。
适用场景: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、肺炎初期、术后恢复期等轻度低氧患者。
注意事项:需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,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(如肺纤维化)。例如,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若氧浓度过高,反而会抑制呼吸驱动,加重二氧化碳潴留。
2. 无创通气:无需“插管”的呼吸助力
对于意识清醒但呼吸费力的患者,无创通气(如无创正压通气,NPPV)可通过面罩或鼻罩提供持续正压,帮助肺部扩张并排出二氧化碳。
展开剩余78%优势:避免气管插管带来的感染风险和黏膜损伤,患者可说话、进食,舒适度更高。
适用场景:急性呼吸衰竭、心源性肺水肿、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等。
限制:若患者面部畸形、严重呕吐或意识模糊,可能因面罩漏气或误吸风险而无法使用。
3. 有创机械通气:重症患者的“生命按钮”
当无创通气无效或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时,医生会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,连接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。
核心功能:呼吸机可精准控制呼吸频率、潮气量(每次呼吸的气体量)和吸呼比,确保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。
关键参数:
潮气量:通常按体重计算(如6-8mlkg),避免过大导致肺泡过度膨胀(气压伤)。
呼气末正压(PEEP):保持肺泡在呼气末不完全塌陷,改善氧合,但需警惕循环系统负担。
风险与护理: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、肺不张等并发症,需严格无菌操作、定期翻身拍背和气道湿化。
二、呼吸支持中的“隐形守护者”
呼吸支持不仅是设备的连接,更是一套涵盖营养、体位、心理的全方位护理体系。患者和家属需了解以下关键环节:
1. 营养支持:为呼吸肌“加油”
重症患者因呼吸费力、感染等因素,能量消耗比普通人高20%-50%。若营养不足,呼吸肌会因无力而加重呼吸困难,形成恶性循环。
饮食原则:
高蛋白:如鸡蛋、鱼肉、乳清蛋白粉,促进肌肉修复。
低碳水化合物:减少二氧化碳产生,减轻肺部负担(尤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)。
适量脂肪:中链脂肪酸(如椰子油)更易吸收,提供持久能量。
特殊情况:若患者无法经口进食,需通过鼻胃管或静脉输注营养液,需定期监测胃残余量,避免反流误吸。
2. 体位管理:让呼吸更轻松
半卧位:床头抬高30-45度,可减少腹部对膈肌的压力,增加肺活量。
俯卧位通气: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患者,每天俯卧12小时以上可改善肺泡通气,降低死亡率。需由医护人员协助,避免压疮和导管移位。
3.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(ACBT):患者可自主参与的“肺部清洁”
ACBT是一种通过呼吸控制、胸廓扩张和用力呼气(如“哈气”)来松动痰液、改善通气的技术。患者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,通过以下步骤练习:
1.呼吸控制:用腹式呼吸放松,吸气时腹部隆起,呼气时收缩。
2.胸廓扩张:深吸气后屏气3秒,再缓慢呼气,重复3-5次。
3.用力呼气:快速而轻柔地发出“哈”声,模拟吹雾镜面的动作,帮助排痰。
4.适用场景:术后肺部并发症、慢性支气管炎等痰液潴留患者。
三、患者与家属的“行动指南”
呼吸支持期间,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。以下建议可帮助您更好地应对:
1. 严格遵循医嘱
用药:按时服用镇静剂、祛痰药或抗生素,勿自行增减剂量。
设备使用:若使用无创通气面罩,需确保贴合紧密,避免漏气;有创通气患者不可随意调节呼吸机参数。
监测指标:关注血氧饱和度、呼吸频率和痰液性状,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异常。
2. 预防并发症
感染防控:协助患者翻身、拍背,促进痰液排出;接触患者前后洗手,避免交叉感染。
皮肤护理:长期卧床患者需使用气垫床,定时按摩受压部位,预防压疮。
深静脉血栓预防:若患者活动受限,可穿弹力袜或使用抗凝药物。
3. 心理支持: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主动参与”
患者心理:呼吸支持可能伴随不适感(如面罩压迫、气管插管异物感),可通过深呼吸、冥想或与家属视频通话缓解焦虑。
家属角色:学习基础护理技能(如拍背排痰、观察生命体征),给予患者鼓励,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过度担忧。
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守护
重症呼吸支持技术的发展,让曾经“九死一生”的呼吸衰竭患者有了更多生存希望。从氧疗到机械通气,从营养支持到心理关怀,每一项技术都凝聚着医学的智慧与温度。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,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与注意事项,不仅能减少恐惧,更能与医疗团队形成合力,共同筑起生命的“坚固防线”。记住:呼吸支持不是“被动等待”,而是医患携手、科学应对的主动过程。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平台是正规的吗,股票配资链接,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